微信   |
   

地点

1300570057
  
网站简介
返回首页
民声经济观察
www.msjjgc.cn
  • 问题导向
  • 系统观念
  • 胸怀天下
  • 守正创新
  • 自信自立
  • 人民至上
从 "老有所养" 到 "老有所为":银龄行动构建多元志愿服务生态
来源: | 作者:林晓宇 | 发布时间 :2025-06-25 | 4 次浏览: | 分享到:

      根据《2023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高达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老年人数量庞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渴望在退休之后继续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贡献一份心力。“银龄行动”恰是契合这一需求,搭建起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充分发挥老年群体的经验、智慧和技能优势,让那些心怀热忱、身怀绝技的老年人能够走出家门,从各个角度参与到志愿服务之中,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

  行动开展以来,广大老年志愿者发挥经验优势和技术专长,开展支农支教、健康服务等公益行动,展现了新时代中国老年人的精神风貌。老年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着不可忽视的“银发力量”。截至2024年7月底,全国参加“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总人次已超700万,开展援助项目4000多个,受益群众4亿多人次。“银龄互助”行动的持续推进,离不开多元力量的共同保障。

  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出台鼓励政策。各地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老年志愿者的权益与责任,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培训、表彰等项目。如某些地方政府为参与志愿服务达到一定时长的老年志愿者提供交通补贴、购买意外保险,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将志愿服务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合理划拨老龄工作专项经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专项基金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保障老年协会和志愿组织社团的基本运行,培育和支持基层老年志愿服务组织项目。

  社会组织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与服务对接作用。各类志愿者协会、老年社团深入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挖掘有意愿参与志愿服务的老年人,根据他们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分类登记,精准匹配志愿服务项目。还定期组织志愿者培训活动,提升老年志愿者的服务技能和沟通能力。例如,在“银龄行动”中,社会组织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的老年志愿者,成立相应的服务小组,使志愿服务更加专业、高效。

       "银龄行动" 作为全国老龄委 2003 年发起的老年志愿服务行动,正成为释放老年群体社会价值的重要平台。截至 2024 年 7 月,全国超 700 万老年志愿者参与该行动,开展 4000 多个援助项目,惠及 4 亿余人次,通过支农支教、健康服务等公益行动诠释 "老有所为"。这一成果源于多元力量协同保障:政府出台政策明确权益,提供交通补贴、意外保险等支持,并通过购买服务培育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精准对接老年志愿者特长与项目需求,开展专业培训提升服务效能;企业界则通过捐赠物资、提供线上学习平台和活动场地等方式注入资源。在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银龄行动" 不仅让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更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 "银发力量"。



商会协会
律所律师
全国要闻
名人专访
各地招商
乡村振兴
书画名家
公益慈善
法治天地
联系我们
 
经济动态